![]() |
![]() |
![]() |
![]() |
![]() |
![]() |
![]() |
![]() |
【临海巾山片区改造】 | 浙江 2014 |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临海市老城区巾山公园西北部,西邻赤城路,北至天宁路。
●项目所在片区为巾山自然风景保护区,拟改造区内为巾山西北坡,有寺庙等建筑。
赤城路西侧为千佛井片区,该片区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天宁路北侧,该片区现
状为工厂企业用地为主,同时包括商业居住用地的混合片区。
· 用地面积:
· 总建筑面积: 19730平方米。
二.规划理念: “半山街院”
●巾山公园是“崇和门历史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古城“历史名园”之一,
是自然风景保护区;从临海古城整体发展看,本项目定性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性改造。
区位在自然山体与古城交界区,一方面要求规划做到显山显绿,同时还要强化古城风
貌的延伸,实施古城有机更新分片目标。
●首先采集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包括:墙、寺院、城门、山水、商街、民居,以及
城市肌理,组织成为规划设计的背景要素。通过体验山城之间过渡空间特性,发掘自
然与古城的紧密且小尺度的亲和关系,传承城市历史格局与微观形态,规划设计以
“半山街院”的理念实施巾山区片。
三.规划设计
1.规划布局:“三·三串联,山城交汇”
●分析看出,赤城路与天宁路的交叉口是巾山与老城的过渡地带,山城交汇、人车聚
集,是重要节点,也是规划核心,这里视线开阔自然山体优美,规划为城市公共开放
空间。在广场的周边配置三个建筑组团,修复的山体穿插在组团之间,形成三条自然
的景观带,三个组团与三条景观轴相间并置形成“三·三串联”的布局形式。各院落组
团随山就势,其间建筑布局为三合院或半敞开式“院”,组团之间连接的通道空间形
成“街”一一种动线式轴线,既是主导流线又是整体格局的控制性轴线,轴线从主广
场发散出去,将跌落散布的院落串接,其间山坡斜伸至老城,街与院的系统形成了的
“半山街院”的独特风格。
●规划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高度,局部最高三层,大部分为二层。在与建筑穿插的山
体处规划出若干叠落,建筑形态与山体融合为一体增强相互交融,强调“山城交汇”
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的布局上主要采用“街”“院”的形式,丰富空间。区片功能定位为文化休
闲, “街”“院”式的布局对于多功能适用性强,串联的各个空间变化丰富既可形成
大型的功能空间,也可成为独立的小型功能空间。地上面积控制为1万平米左右,功能
空间,也可成为独立的小型功能空间。地上面积控制为1万平米左右,适用性强体量适
中。地下总面积控制在1万平米左右,可以利用部分面积形成与地上有很好的互通交流
空间,也可利用部分面积解决社会车辆停放的需求。
●通过方案比较,规划的三?三串联式街院布局满足了各种规划和功能要求。在这种不
规则的场地上,建筑与建筑之间既灵活多变,又保持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条理清
楚,整体性强,自身空间关系及与周边环境关系匹配且经济。
2.建筑形态:“三合楼与纯粹空间”
●在建筑形式上传承临海古城明清古街、古宅的特色,建筑型制为类三合楼,同时提
炼汲取老城中经典的建筑元素,如层叠的马头墙、石雕砖雕、雕花门窗、兽头起翘等,
材料选取有代表性的砖、木构件,建筑以群落形式整体做为文化符号。“通道空间”运
用钢结构与玻璃幕,塑造现代简约的“纯粹空间”,为背景。
返回上级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