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中鸿优秀设计高校巡展活动启动 | 2012.03 |
中鸿优秀设计作品北京高校巡展活动正式启动暨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首站开幕
关于进行中鸿优秀作品北京高校巡展启动仪式的设想作为校企联合的第一次尝试,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与学校老师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广大师生可以通过这些现实中的设计作品来丰富眼界,通过企业的作品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需求,同时亦可近一步加深对公司的了解,通过本次校企见面会的活动,双方有望发展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毕业生就业方向与企业人力资源库完善的健康发展模式。
特邀嘉宾:
【林志远】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赵 航】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艺系主任
【石大伟】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姜 涛】北京中鸿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李 荃】凯德森国际文化交流(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兼北京中鸿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活动宗旨:走进高校、贴近学生、设计交流、人力招聘
主办单位:北京中鸿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艺系
启动时间:2012年03月28日14:00
活动地点: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艺术馆
展 期:2012年3月26到2012年3月31日
【李 荃】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中鸿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来到咱们学校和大家做交流和互动,同时也代表着“中鸿优秀设计作品北京高校巡展”即将正式启动。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鸿优秀建筑设计巡展的特邀嘉宾和媒体。
这位中鸿设计的姜涛总建筑师。姜总从公司创业之初就在公司,是创始人之一。他得知在学院里要召开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作品展开幕启动仪式,就亲自过来参加。
这位我就不用介绍,同学们肯定认识他了,是我们学院德高望重的林院长。做为企业代表,我特别感谢林院长这么支持我们的这个活动,同时我也特别欣慰本次校企联合活动有今天这样一个局面。再次感谢林院长。
这位是赵航老师,环艺系主任。赵老师奋斗在教学一线,在教学的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同学们实操能力的提高作出积极的努力。
我们首先请林院长来为今天的活动致辞。
【林志远】
其实这次活动工大这边石大伟老师是真正的联络人,同学们应该鼓掌感谢他为大家联系和创造了这个学习实践的机会。为什么要感谢石老师呢?今天中午,我仔仔细细看了这次的巡展项目。首先在学院里面,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学术性的。对学院来说这是企业把自己精心设计具有市场意义专业水准的案例摆放进学院,它代表着专业状态,而专业状态恰恰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多多接触的一种状态。而我们的同学在学校里更多接触的是理论学习,没有工程经验的积累。
现在真正的专业状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的设计大赛,另一部分是来自于市场,来自于设计公司的精品设计方案。今天中鸿设计百忙之中把他们的设计摆放在我们学院的视觉馆中,让我们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看到真正的专业设计精品,接触来自市场的专业设计思想。这是很有学术价值,并且是对环艺系,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都具有特别意义的。所以让我们感谢中鸿设计的到来。谢谢!
今天的启动仪式,我们同学来了不少,感觉到气氛特别热烈。热烈的原因是因为同学的认可和接受,我们这里是第一站,从北工大出发,这次的巡展一共四、五所设计类大学。现在我们为这样有意义活动的启动来进行一个正式的开幕式,也感谢大家来参加。接下来请我们环艺系主任赵航老师给同学们讲两句。
【赵 航】
现场的同学们,你们没有少听我给你们讲关于企业和我们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而且我们系主张大家走进企业里面去。这次展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设计企业进入到我们学院里面,你们能看出现在所呈现的一个趋势。这一点对我们学习艺术的很重要,尤其是学我们环艺的更加重要。我们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必须要到实践的环境中才能真实学到东西。
刚才林院长说,从高年级开始。低年级,也就是一二年级,我们职业老师教你们一些基础和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到了高年级,也就是三四年级,我们更多教给大家的就是在实践岗位上,企业带着大家去学去看,它告诉我们同学市场需要什么,市场正在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一会还有企业方面对同学们讲的职业生涯规划。更需要大家认真的去听,去感受。所以说这样展览可能比我们给你们上几次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有更多的好处。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用这种思路和方式多去跟企业接触,多看企业的作品,多了解市场到底在哪。非常感谢中鸿带给同学的学习机会。下面我们请姜总代表中鸿设计公司讲话。
【姜 涛】
尊敬的林院长,赵航主任,各位北工大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中鸿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向各位光临 “中鸿优秀设计作品北京高校巡展”首站启动的嘉宾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力支持这次活动的北工大艺术学院表示衷心感谢!
中鸿设计公司是一家股份制设计企业,公司成立于2006年,脱胎于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公司第二设计所(1996~2006)。具有建筑设计总承包甲级资质,中鸿总部位于北京,下设昆明、成都、海外事业部等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涵盖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景观、室内、概预算及项目管理等。业务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
中鸿以清华大学等知名 学府培养的专业人才为核心,拥有各类设计人员约150人。十余年来已设计完成约260个项目,其中大型工程约160个,竣工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 800万平方米。这次巡展是公司这几年完成的不同类型项目的代表作品,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各种的遗憾,建筑是遗憾的艺术。在这里我们呈现给大家,抛砖引玉,希望与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师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并以此为契机,在我公司与贵院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勾通机制,并欢迎艺术学院的领导老师到我们参观指导,欢迎贵院学生到我公司实习,更欢迎同学们毕业后到我公司工作任职,加入我们的团队,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中鸿是一个年轻的公司,是一个战斗的集体,也是设计师梦想的摇篮。它的设计经神是“取道于中,心自成鸿”,中鸿设计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作为植根于中国、秉承国际化的设计企业,中鸿坚持携手伙伴、探索梦想,以勤奋和创新,成就建筑与环境的永恒价值。愿我们共同倾听自己的心声,成就建筑艺术的梦想。在这春暖花开生意盎然的时刻,共助这次巡展圆满成功,我宣布“中鸿优秀设计作品北京高校巡展”正式开幕。
【李 荃】
今天的开幕启动仪式比较简短,希望同学们对我们的活动进行持续的关注,对我们的企业进行关注,在中鸿网站上有我们更多的作品,欢迎大家登录。中鸿非常欢迎同学们与我们共同的交流,通过多种方式,让我们共同成长。
过会,我们会有专门针对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报告,大家可以来多媒体教室听报告和进行现场交流。谢谢!
中鸿优秀设计作品北京高校巡展启动仪式访谈
【记 者】
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艺术馆参加“中鸿优秀设计作品北京高校巡展” 启动仪式,现场采访学院和主办方嘉宾。大家一起来聊一聊现实设计与学院教育之间一些话题。
这里是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是我们艺术教育的主场,我想问一下林院长,从咱们学院成立以来,我们学院已经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的优秀的设计人才,可以给网友介绍一下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的历史吗?同时想知道院长您认为最核心的学生工作是什么?或者说在学院的建设中,您最值得称道的是那些方面的工作?
【林院长】
我院在1958年成立以来,一直走的是与市场结合的这样的道路,到时今天也没有改变。我院的发展一共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一个是计划经济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学院超培养出了很多的工艺美术大师,这一篇已经翻过去了,是当时计划经济的产物。1950年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50年代,我就是50年代的,我们国家被封锁了,我们想换点外汇,没有什么可换的。国家发现工艺品可以换些外汇,朱德委员长亲自抓这项工作,到现在我们院里还竖立着他的雕像。他说我来这样建立美术学校,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培养人才。1956年毛主席批准建立一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7年从中央工美抽调两人来我们这建立了工艺美术学校,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配套输送人才。
50年代,中央工艺美院整体创外汇达到国家工艺品出口创汇的37%。当然,现在由于国家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块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工艺美术,是什么呢,就是指徒手在做,做出来是单件艺术品,有一件是一件。什么是艺术设计,就是为批量生产服务的。经过转型,我们的学校也从工艺美校转型成艺术设计学院。现在我们学院七个系,只还有一个系是手工的装饰系,其他的已经改为艺术设计。就连工艺美术也改称为手工艺设计了。
在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工艺美术由机关、公司、国有企业里面评出的这些大师,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特色。
现在是自由经济,是市场经济,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是需要真正的市场业绩的大师,必须要经过市场的认可才行的。不再是单独的评选和单独的学术活动。所以全国的艺术设计院校都面临一个同样重新再起步这样一个过程,因为现场的设计类高校一定要认认真真的面对市场经济,每个走出校园的设计人员必须要依靠自己的真本事来获取利润,制造真正的业绩。这样的设计人员才能成为人才,成长为大师。面对市场经济,所有的设计类高校都要想这个事情,让高校的教育适应市场的规律,让高校教育出来的人适应市场的规律,成为在市场中真正的人才。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现在市场经济下,再加上成立之初学校的传统,导致我们学校可以比较自由的和一线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在这个时候,我们多数的学生和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十很通畅,也很真实有效,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可以快速的适应环境,并在自身的工作中游韧有余快速成长。
当我们学院在和众多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对于市场经济的了解,对于市场运作的体会,我们更加了解市场,感受企业的成长,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这是我们设计类学院应该做,也是必须要做的,我们不这样做就无法让我们的教育适应现实,适应未来。
所以我们谈不上辉煌,也谈不上亮点,这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对于我来说,就是应该作的,我就作了,就这么点事。而今天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日子,中鸿设计把他们一线实践的各类成功课题方案拿到我们这里,拿给我们学生来看,让我们学生足不出户,让我们学生在校园里面就可以鉴赏到代表真正的市场状态下专业水准的设计作品。这与我们学校课堂上的专业基础训练,这是两码事,这两者之间相互进行补充,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真实的设计,这是很好的事情。
【记 者】
赵老师是专业任职带课的老师,更多的时间是在这一些的教学中。现在我想问一下赵老师,您认为把这样的一个活动引入到学校里面来,对学生设计方面基本的技术或者对他今后的成长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赵 航】
对我来说,确实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就是刚才林院长所说我们这些老师属于是偿试性的教育,教课是一方面,同时自己在市场上也进行着相关的市场活动。不是单纯挣点外快,更多是偿试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在其中,我们真切的感觉到,如果我们没有亲身的感觉,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
对于环艺系来说是学院里成立的比较晚的系,2007年12月才成立的,到现在才四年多。但也是比较早面向社会,把学生送到企业当中去,让他们去企业当中去实习,去锻炼。而且这个也成为我们的一种风尚,并且我们一直在往下做。所以回过头来看到这个展览,我们自己的心里是非常的亲切,这种展览对学校来说非常的有好处,因为我也刚跟学生们说完,我们一二年级教他们的东西,是我们必须要交的,也是他们必须要学会的。这是一些基础,但是到了三四年级高年级的时候,这时他们的学习是从市场学习,从企业学习。这时他们需要的大量的看到企业在做什么,这些是很真实的摆放在眼前的。你让他们上网去看或者去自己翻看各类书籍去查阅,这个是比较不现实的。
我们现在就是需要和企业合作,企业走进来,把信息带进来,把市场的情况带进来。这个我觉得不是一般的意义,不是我们简单的说校企间合作,特别是对环境建筑这些行业,规划、建筑、景观、室内、展陈这一系列的从大到小它都是通过实践积累起大量的经验。有人开玩笑说,建筑师是比谁活的长,说白了就是它要积累,不停地积累。你没有积累,没有做过这么多的事,你也不可能说你在这一方面有多大的成绩。我们并不是主推完全理论化的东西。我们更请求的是实践性的教学,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当中,一直在调整的就是实践内容的比例和方式。现在这种作品校园巡展又可以做为一种新纳入进来的方式来实践来学习。林院长还要求企业课程,企业来进行讲课。大家谁先这么做,谁就先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市场的环境中的定位,今后在市场中是怎么发挥自己,学校自己的特长和特色等,对我们来说是双向的事情,非常不错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这个展览又及时,有非常有意义,并希望以后这种展览会越来越多。
【记 者】
刚才学院林院长和赵主任都提到了中鸿设计巡展走进校园对学校的影响和感受。现在我想问一下,活动主办方中鸿设计的姜总,做为一家专业建筑设计公司,在我平时接触到的一些设计公司,因为平时所面对的是一些开发企业,因为它应该着力平时不管是自己的项目展示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联系也好,都主要是针对这些开发企业,您想和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合作,进行校园巡展,您考虑的初衷是什么?
【姜 涛】
对于我们,从一个设计企业来说,需要及时的补充新鲜血液。我们的工程进展基本上顺利,新鲜血液或者说这种创新思维感觉逐渐落后了。所以我们需要新鲜的有活力的年轻人进入到我们的设计企业,进入到我们的设计团队里来,这也是我们这些设计企业的必须。所以我们就希望和学校进行沟通和对接,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作品的展示和交流让校方和学生了解熟悉我们,并最终能认可我们。
我们走进学校,走进学生中间,因为学生们是最活跃的,最有活力的,是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会选择艺术学院呢?是因为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与建筑设计互初的专业。因为我们是做建筑设计的,真正我们主要专业是建筑,建筑专业与环境工程之间相结合,从这方面来说也是一处相互影响的关系。相互的交流就是设计单位与艺术学院之间的互通有无。
当然把第一站放在艺术学院,当然也和学院领导和老师对我们活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记 者】
刚才我们是从企业校园巡展的角度来聊了聊企业走进校园的问题,现在我也想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和您聊一聊,在当前的房地产领域由于政府调控的原因,现在表现的不是很景气,业绩不象前两年那么好。贵设计机构作为在同一条产业链上,也应该受到一定的市场的压力,我们中鸿设计在这一方面是怎么进行应对的市场压力的,同时中鸿的业务量也没有之前那么多,做为企业的领导者,我们是怎么考虑的?
【姜 涛】
事情是这样,我们机构的规模不是很大,这次的房地产的低潮中,对市场的感觉还没有那么敏感,但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压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两个比较大的项目,刚才我在展览的过程也对林院长介绍过,都搁浅了。在项目搁浅地过程当中,可能对我们设计单位来说也正是练内功的时候。
对于项目设计,过去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在赶工。我们在中国做建筑设计,可以说是更多的人在做工程,在赶工。而国外设计,他们的做法就不是这样,举例来说他们可能设计一个幼儿园,都可以做一两年,他们做的很细,很到位。甚至介绍方案的时间都可以讲大半天,而在中国的现实情况,忙了的时候他们讲方案的时间,我们的设计方案都可能已经做完了。这是中国建筑设计的现状。所以说我们是顾及不到的方案方面的一些深化,还有细节方面的一些推敲,还包括内部的一些培训之类的,例如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走进校园巡展的这些交流互动活动。
当然从本身来说,我们从设计市场上,地产界,主要是指住宅开发市场,我们的项目设计进度还是受到市场的影响,不是不是很大,因为我们也做一些方政府开发项目,例如学校、产业园、体育馆等,我们的服务项目构成还是中多元化的,这样的构成是我们在选择项目时,有意在不同类中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避开了一些风险。
所以说,现在这种市场的压力对我们来说不是很大,不至于影响到我们的生存,应该说在某种程度 上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在飞速赶路的过程中可以喘口气。
【记 者】
做为媒体,我们了解到,在你们的设计中有一个金盏乡的项目,应该是北京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之一,能不能和我们谈一下保障性住房的在设计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心得呢?我知道前一段时间住监部和北京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刚出了一个关于保障房的标准,好象是有几种户型的设计。我们中鸿在保障房设计方面有关一些什么样的研究,能够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姜 涛】
这里面,保障房有一个概念我想澄清一下。我们设计的金盏乡这个项目,尽管也归到保障房之内,实际上它不是普通老百姓所理解意义上的保障房。我们一般人认为保障房是经济适用房,或者说是廉租房、公租房。而金盏乡这种项目,在北京市也是占相当大的比例,属于回迁或搬迁房,它只是归到保障房这一类中而已。
回迁房的要求和其他意义上的廉租保障房之类不太一样,它的标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说高于商品房。比如说从用地指标上,户型的一些限制,它还更宽松一些,容积率更低一些,因为它的土地没有那么紧缺,它的条件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了,它的建设标准没有那么高,它就是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的基本需求。
至于你说的保障房,老百姓普通意义上说的这种保障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它们这种性质应该说都还在研究和探讨阶段。规划定为小户型,至于小户型怎么做,还要把它做好,这是一种比较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大户型好做,小户型不好做,因为小户型的容积率比较低。北京的土地是比较紧缺的,我们尽量在满足比较高的容积率的情况下,创造一个好的条件。比方说停车问题,日照问题等等,这是一个通盘考虑的新课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在逐渐的研究之中。包括你刚才提到的国家标准,也还是在研究之中,它所选择出的户型也有着不少毛病,还是需要不断地改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这应该是一个综合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国家的一些规范。目前虽然有了一些突破,但局部还需要改善。
【记 者】
谢谢江总,也谢谢今天几位在中鸿设计巡展中与大家深度交流关于设计教育,关于建筑设计等方面宝贵的经验和心得,感谢各位。
在本次巡展的过程中,中鸿设计还依照设计行业的特色精心为学生们准备了学生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为多数学生所喜爱。
上一页 | 返回上级 | 下一页 |